6月25日是第十三个全国低碳日,机械工程学院在图书馆弘毅厅举办“匠心士范”系列第二讲——“大国工匠进课堂”专题讲座。援藏博士,长沙理工大学教授,电气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昆明理工大学和东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兼职博士生导师赵斌教授受邀作《“攀研峰 筑研梦”——让青春怒放异彩》专题讲座。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莹、院长刘圣春、党委副书记王珊、教师代表、研究生代表以及卓热2201班学生等8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

讲座开始前,张莹向赵斌教授颁发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兼职教授聘书。讲座中,赵斌围绕“认知,把握新时代;治学,在乎点滴勤;修身,知命则无忧;养性,宁静以致远;交往,有舍才有得”五个篇章展开分享。他以1343天援藏经历为切入点,用“家离得远了,却与祖国贴得更近”的感悟诠释家国情怀,结合新时代低碳发展主旋律,强调我国“双碳”目标对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激励同学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治学领域,他点明研究生教育的创新本质,通过剖析能源动力领域超低排放循环流化床燃煤技术、CO₂捕集利用等十大低碳技术难题,强调跨学科研讨与实战训练的重要性;同时提出制定文献阅读计划、参与低碳技术研发实践等建议,引导学生夯实学术基础、培养创新思维。谈及团队协作时,他以“理工战神团队”精神为例,倡导“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合作理念,鼓励同学们在跨学科、跨领域协同中提升责任感与使命感,积极参与“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等赛事,以赛促学助力低碳目标实现。在个人修养层面,他引用古语阐释修身内涵,倡导同学们以谦逊、踏实、真诚、周全的态度实现身心与心智的全面成长,在低碳科研道路上勇担时代重任。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科研与成长的问题踊跃提问。针对科研与个人生活的平衡难题,赵斌教授结合学生普遍关切,提出以高效时间管理为核心,通过制定任务优先级计划表,培养专注科研与充分休息的切换能力,并强调规律作息和体育锻炼对维持科研状态的重要性。面对跨学科合作的知识储备需求,他鼓励同学们主动拓展学习边界,通过与不同专业同学交流、利用网络课程及学术讲座等资源补足知识短板,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多元学科思维,激发创新灵感。
刘圣春总结时强调,赵斌教授的讲座兼具学术高度、实践深度与人文温度,希望同学们将讲座精神内化为成长动力,在科研道路上既要拓宽知识边界、提升学术素养,更要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创新思维和扎实学识勇攀科研高峰,用责任担当书写青春答卷。同时,他鼓励同学们秉持“多看、多学、多做”的态度深耕学术,努力成长为新时代优秀科研人才。未来,学院将持续举办“大国工匠进课堂”活动,凝聚多方资源,培养更多兼具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为机械工程领域低碳转型和国家科技发展注入强劲动能。